安峰
17赛季吉速车队一号车手 车手指导
离开南岭校区有段时间了,差点忘了嘉雯给我布置的毕业作文,被岁月摧残的老男人很久没抒情也不知从何说起,趁这夜深人静把酒迎风,好吧其实也没有酒,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吧。
根正苗红的吉速毕业生?
恍惚之间,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感觉毕设要做的内容还没开始就已经接近尾声。在开题报告中踌躇满志的Adams仿真和装配受力分析,一拖再拖,最终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毕设论文里。答辩时和老师几乎全程在争论的一种上横臂的连接方案,最终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以我一句迷之自信又像喝了假酒一样冒出来的“我根据自己的工程设计经验认为这个方案没有问题”而结束,最终与校优失之交臂。可能作为根正苗红的吉速毕业生,对机械设计与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情怀和自信,但收好档案袋走出答辩教室的那一刻,我望着资料袋里那不薄不厚的一沓纸,觉得大学四年,自己真正学到的和做到的,相比于本来认为自己能学到的和能做到的,还是少之又少。
答辩结束后,在宿舍和室友认真地过了几天快乐风男、肥宅快乐水与“我是梅西慌的一比”此起彼伏的日子。曾经在班级间流传一句名言“寝室是理想的坟墓”,理想什么的,往后稍一稍,和室友在一起的日子,过这个村,一辈子也没这个店了。短短的一周多时间,每晚熄灯锁门之后从一楼厕所防盗窗送进来的烧烤、毛豆和大瓶冰镇快乐水,伴随着小组赛各种离奇玄幻爆冷事件,这大概是我们毕业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了吧。
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室友,怅然若失地望着杂物遍地却又空无一人的一公寓129宿舍,我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在这间全吉大限量版的上下铺六人宿舍和这所年年修路水电网随缘的老工大校园的故事,终于,终于,终于,要悄无声息地划上句号了。
收拾东西时看到桌上的一排水晶车模,四年的回忆在脑中翻江倒海。故事的正文就从这些车模上的时间开始延展而来。
大一,大概世界上不会还有比那时的我更一根筋的傻b了。
2014年的八月末,老爹拎着箱子跟随我第一次踏进了南岭校区的大门。我年少无知的思维直接无视掉了广场茫茫人海中的入学办理处,登上校园交通车直奔汽车工程学院的大楼面前,等待迎接我的老师和学长们(尬笑),在俊民楼前傻站了半小时才发现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从那天起,在吉大钻过的牛角尖和那些跌跌撞撞的日子,每天都在这校园里如实地上演了。
还记得当时的那个汽车爱好者协会吗,各位看官如果对这个名字不陌生,那我真的很欣慰,这个伟大而又坎坷的优秀社团一步一步成功地走到了今天。那个秋天在车队的纳新之前,我率先找到了这所以汽车工程学院闻名全国高校里仅有的一个由汽车爱好者组建的社团。怎么说呢,比较尴尬的是当时的汽车知识竞赛笔试,给了大家“懂车大神”的第一印象,然而分数却非常难看==。这大概也为自己以后的各种笔试和期末成绩,埋下了一定的伏笔。汽协组织的活动还是非常精彩的,实验室参观、发动机拆装、汽车知识竞赛、一汽生产线与红旗文化展馆参观等等,那段在汽协的时光,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师兄与同辈,开了眼界,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这所大学我没有白来。
伴随着社团的忙碌和不定积分的高数,时间匆匆到了十一月,吉速车队开始了15赛季的纳新计划。当时准备的过程也算是兢兢业业,虽然整理个汽构笔记也喜欢拍成照片往朋友圈发(然后就是各种被吐槽)。有惊无险荣幸进入到发动机组的大家庭,经历了后来一系列的喜怒哀乐,有G-talk的尬聊和family的情感,有东门实验室满地的机油,还有回忆中永远坐不下的老徐面馆…此处省略一万字,否则那些故事今晚怕是写不完的。
15年作为动态车手参赛,来到襄阳赛场第一眼看到的别家FSAE赛车,是哈工大当年的163kg单体壳单缸机,巨大的尾翼端板和侧箱排气布置,还有其他各种眼花缭乱的设计颠覆了我对这项赛事的仅有认知。当年哈工的赛车高避成绩是1:02,包含起步时在龙门的一次中途停车,高避车载视频我在网上找了很久,至今还收藏着。那台赛车当时给我的冲击感,是后来16年在上赛看到的KIT16E也难以匹敌的。从那时起,就一直希望通过和大家的努力,能让吉速的车也具有那样的视觉冲击力和同样的内在竞争力。
前阵子看到我们15年在赛道的耐久练习视频,和17年的练习视频相比,赛车的动态性能在观赏性的角度而言,已经是天壤之别。不仅仅是吉速车队,中国FSC的发展速度之快,是那时的我无法想象的。
大二,经历了殿堂级的幻想,也经历了史诗级的坠落。
其实到现在,如果问我最最喜欢的是吉速哪一代赛车,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依然是16年的30号油车。那个夏天,赛车落地比15年提前了一个月,我和一名学弟一起日夜赶工在赛车落地之前做出了新车的渲染视频,八月回到长春看到那台空套涂装完整后的赛车,当时的感觉只有一个,“今年车也太踏马帅了吧”。
全程参与了新车的风洞实验,全程跟随练车,全程收集练车和机加工的视频照片素材。那年开着任劳任怨的长城越野车拉着专属房车满长春跑,那年花呗欠了四千多块钱买了单反相机从零开始摸索摄影技术,那年学会了ps做了各种各样的海报和公众号文章,那年骑着不带刹车的Aventon死飞从学校到天火在高架桥上飞奔…疯狂的日子,快乐的日子,年少轻狂的日子,都在那一年。
亲手造车,应该是比亲手开这台车,所产生的感情更深入刻骨。如果什么东西能让这种感情更深入一点,那可能转向手力也能分上一杯羹。相比17年梦幻的方向盘反馈,16的赛车在高速弯和雨地能给我更多的自信,特别怀念16年襄阳训练时赛车巅峰状态的底盘和动力,特别怀念在北字右上角高速弯的四轮漂移和2.2G的侧向加速度。还是要强调的是,那台车从加工装配工艺到造型和涂装设计,包括全车的轻量化设计,是我认为16年中国赛全场最完美的赛车之一。
16年的另一台赛车,于上赛参加2016FSEC的吉速E11战车也令我印象深刻。那一年吉速电车队步履维艰,在队长代凯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坚持到了参赛。正是在这步履维艰的大背景下,我还给车队添了挺大的一个麻烦。
电车在九月份的南区风洞实验室成功落地,在一次试车的过程中,出于对车辆良好操控状态的自信,在试跑几圈后尝试出弯时油门的进一步提前。风动实验室环路刚铺好,实际路况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我忽略掉了其中一个直角弯的细沙,在一次侧滑时沾上了沙土,赛车失控了,后轮横着撞上了马路牙。赛车上马路牙子,当时我的脑海一片空白,第一次赛车事故,发生在了16年的电车。
所幸马路牙不算很高,右后悬的上下横臂变形,轮边轴承挡圈损坏,没有伤及核心部件。最终感谢队长凯哥的信任依然让我作为车手参加了16年电车赛,高避没有扫桩(虽然耐久绕错了好几次==),超了三次车,也算是顺利完成任务了,带回了不错的成绩。说句题外话,上赛的F1级别路面,那种摩擦感就像大号砂纸一样,那种感受至今难忘..
大三,司机俱乐部老板、逸夫楼的早上6点和十几号人的圈速榜单。
全新的17赛季,全新的车队阵容和全新的团队理念,我也正式成为了全新的车队“打杂型”游走人员(意思就是哪需要人干活,比如开个车摆个桩装个模拟器,或者安抚新车手的不稳定情绪啥的,我就得上)。17赛季组织安排我全职开展17赛季油电车手的选拔与培训工作,责任重大,事关17年两队动态赛一千多分的成绩(虽然当时天然呆的我好像并没有意识到),但是还是从体能训练到模拟器再到一个又一个大清早的车手逃生如火如荼地尝试了起来。
说到这里,想起去年三月份每周135早上七点的足球场集训,那时大家基本都坚持参加很少有缺席,那份凝聚力和意志力,真的是令人感动。但是既然是选拔,就一定面临着竞争和淘汰,比赛是残酷的,所以我们要以更残酷的方式锤炼车手的意志和心态。不管怎么说,还是想在此对曾经参加过那年车手集训的车队同学们说一声感谢,你们的坚持和努力,最终都会是自身的成长和收获。
大四,秋招和考研?不存在的,全力备战比赛不好吗。
大三毕业那个暑假,在城南大路尽头的一汽停车场门口,我们真的是用自喷漆和轮胎印给人家那块场地安排明白了。门卫大哥们还乐呵的给我们安排饮用水,卫生间也是随便用。在长春练车场地匮乏的日子里,脸皮的厚度决定了练车场地的存在可能性。非常怀念当时那个巴掌大却做了各种动态测试的训练场,拖着房车跑半个长春,去天火装十来个人的盒饭,在会展中心坐在没有座椅的车里开到120迈,这一路走过来,好多事都重重叠叠的,忙着忙着,太久没念叨了,好在那些跟着我一起玩命干的小伙子们,现在都搁学校被队长安排着不让回家呢吧哈哈哈,回去等新车整差不多了,再去蹭车开~
17赛季想必最大的一件意外就是十月份的洪涝导致比赛延期了,当时我们在襄阳训练的最后几天,每天都是阴雨连绵,别的我不知道,李晟和云飞的雨地掉头反正是练的明明白白。那时水箱风扇控制器的进水玄学问题和c125的NO DATA灵异现象,成为了我们在帐篷中茶余饭后最喜闻乐见的谈资。后来那几天,襄阳梦想赛车场只能用来赛艇了,正值国庆假日,某些队员买了回长春三十多个小时的无座,达哥远道而来和我一起把赛车集装箱妥善发走,聊了一顿又一顿饭,处理了一件又一件事,我们所有人最终不甘心却都安全地返回了长春的家。
不甘心的付出终于换来了组委会的英勇作为,11月成功进行了比赛。回顾17年的比赛,一位英明的导师,一支年轻的团队,一直和谐的氛围,让我们每个人在比赛的全程都能做到全力以赴,每个人的目光里都充满了凝聚力、自信与感动。
四年匆匆,在吉大顺利毕业,更是在吉速顺利毕业。车队四年让我学到了太多,虽无法一一细数,但必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感谢Gspeed,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到了实践能力,学到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四年车手生涯,为我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让我找到了自己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归属。
感谢达哥,在我最无助时刻的雪中送炭,此份恩情来日一定报答,也必将铭记一生。
FSAE车队是大学里最为优秀的团队组织之一,希望在役的学弟学妹们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和缘分,努力和队友一起不断学习,凝聚团队,做好本职工作。这既是为团队出力也是在建设自身,这拼搏过的青春,必将为你们带来无价的知识与财富,也是吉速人永远的精神力量!
感谢吉速,愿我归来仍是少年。
考试月后的某晚提醒安指导他还欠我篇稿子,第二天早上看到他凌晨一点半发来的“毕业作文”,读完第一反应是所有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写作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一直觉得安大佬的稿子属于质高量少的“眼部精华”,质量高是因为曾拜读过大佬一篇题为“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的推文,印象非常非常深刻,也一度想把公众号向之看齐(事实证明难度也非常非常高)。至于数量少,因为好像…就那么一篇。所以萌新的我一直有种安指导稿子不好约的错觉,然而后来接触越多越感受得到老学长是多么平易近人热情友好机智可爱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惜意识得太晚啦,只能宰这么一篇稿子咯。至于第二反应,当然是麻溜儿起床,向安指导看齐,好好干车队!
——萌新编辑
(!偷偷放一张可爱的!)